查看原文
其他

谈什么佛系、中年危机,看看四位大师对人生的深刻点拨

2017-12-23 正反读书


 引言: 

近来,除了各种佛系话题,深圳一位失业程序员的跳楼事件,也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中年危机、人生无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下面这四位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他们对人生痛苦和意义的独到见解,或许会让你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


而很多东西,一旦理解了,其实也就通透、不再令自己迷惘忧虑了。


 哲学家罗素 


人们深夜上了床,却依然在为工作上的事情担忧。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思想缺乏控制能力,他们在面对那些一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问题时,依然未能阻止去想这些问题。


他们脑子里翻来覆去,冥思苦想,而实际上此刻他们对这些问题又无能为力!他们这般思虑,并不是去找一个明天可行的方案来,而是处在焦虑不能自拔的状态中


第二天赶到办公室,一天的工作刚刚开始,他们的神经已经紧张疲乏,这使得他们的脾气更为急躁,使得每一个困难障碍都令人恼怒,对整个人类产生一种讨厌的情绪。


雇员出于担心被解雇,不得已而显出恭敬驯顺,但是这种不自然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剧神经的紧张但是从雇主的角度来说,他也有自己的困扰。雇员担心的是被解雇,雇主担心的则是破产。


的确,有的雇主已经足够富裕,不必再为此担忧,但是在取得这样的地位之前,他们一般都得经过多年顽强的奋斗。在这期间,他们得时时警惕、关注世界各地的行情变化。


这一切的结果是,当真正的成功到来之时,一个人的神经已经崩溃了,他已经习惯于焦虑忧愁,甚至在这种焦虑过去之后,他仍未能摆脱这一习惯。


几乎人人都有某种潜在的恐惧。有的人害怕得癌症;有的人担心经济上破产;有的人担忧有损名誉的隐私被人发现;有的人受着猜忌的怀疑心理的折磨......


对付任何一种恐惧的正确方法是:理智沉静地对其进行思考,思想须全神贯注,直到对它完全熟悉了解为止。最后,由于对它的熟悉而削弱了它的恐怖可怕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 


一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我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 (她在两年前去世,他爱她胜过世上的一切)。


我要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到他呢?我该告诉他些什么?


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别的,而是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 


 “啊,”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


我马上回答:“但是现在,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 (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在某些情况下,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最后。


换句话说,生命之意义包括了“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潜在意义。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哲学家叔本华 


我们通常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快乐,一直还没有做大学生的青年,他对大学的遐思是多么绮丽啊,一旦他做了大学生,很快地便会说“大学生活不过如此!”


回想早年的人生,就像朝日初升一样,对未来充满着玫瑰色的乐观情绪,原来所希望和想象的是那样的多,结果所得的却又是那样的少


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常易忘记自己过去的快乐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人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根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痛苦对人也有它的用处。这就像若没有大气的压力身体就要爆裂一样,人若没有艰难和不幸,一切的需要都能满足,而到时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果人事事顺遂、不劳而获,傲慢和妄自尊大不使自己爆炸,也会使自己的生命膨胀。一味任性的结果,最后也将会变成疯子


如果世界是一个安乐园,遍地布满着蜜糖与香乳,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投怀送抱,这样的世界人不去上吊,也会烦死的。当然,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充满着劳累与忧患。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遐思未来的人生,这就像儿童坐在戏院里兴高采烈地等待拉开帷幕戏剧上演一样。当人们不知道实际要发生的究竟是什么时,这时我们实在是幸福的


人既然存在,他就不得不存在,既然活着,他就不得不活,就是这样,人生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人的一切情感的主要源泉,是人常想到现在缺乏的和展望未来,这也是人们种种顾虑、希望和恐惧的真正源泉。


人有记忆、反省和想象,由之而储藏和凝缩了自己的忧患与快乐,将它积累起来,以致使自己对快乐和痛苦产生敏感,结果有时疯狂地快乐,有时却又深深地失望甚至自杀


如果我们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指南针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最有用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看成置身在赎罪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一种要处罚人的殖民地。当这样以后,我们对人生的期望自会依照事物的自然性质随遇而安,不再认为人生的不幸、灾难与痛苦是一种不规则事物。




 美学家朱光潜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


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是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


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


朋友,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地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地看待。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 END >


往期经典,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北京?

白岩松:很多赚大钱的人,都是别人失去信心时他坚定信心

原来一个人运气好不好,与他的人品关系很大

白岩松对话余光中:回不去的时间,带不走的乡愁

白岩松:读书和工资收入成正比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岩松白说



【合作、转载、授权、投稿】请发邮件至:baishuo789@qq.com 或发送留言给后台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